马上注册,享用更多功能,轻松玩转论坛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x
去年年底,中山路改造成功焕然一新,然而位于中山路尾的崇德坊文化室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,靓丽的外表遮不住屋内的一片狼藉。
今日正月廿八,临近城区二月初二年例,历年的年例最热闹最有代表性的城内八大社就算崇德坊文化室(土主庙),它位于中山路的新安街口,里面供奉有土地公和土地婆,殿堂前的对联分别是“公公十分真公道,婆婆一片好婆心”,正因如此,自从还庙于民后,这里的香火鼎盛。
十多年前,宣传部做了大量工作,说服群众将庙改造成文化室,高城成立最早的私伙局高凉曲艺团在此扎根,白天开放为棋牌室,每周都有二三晚开局唱粤曲,发烧友自娱自乐传承粤韵,过路街坊饱享耳福,土地公土地婆隐居幕后不寂寞,这里成为中山路一道响亮风景线,省宣传部曾将它作为典形在全省推广这种做法。
三年疫情没做年例,但去年因为瓦面崩塌,如今崇德坊里尽是坍塌屋顶掉落的模板、泥砖等碎物,大门也因年久失修东倒西歪,十分破败。因为许久未能修缮,好心人士将崇德坊里的菩萨请走安置好,去年年例崇德坊这里没法摆蘸。
现中山路的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,连一些不等用的危房也修缮一新,令人想不明白的是这一连四间公产房被评为“高州市历史建筑”跟被误拆的中山路27号历史建筑的命运差别天大。后者斥重资做好后二年仍不投入使用(曾听说用作城市建设展厅),而利用崇德坊改造成文化室性质的群众娱乐场所,崩塌后,一年来热心街方奔走居委会、建设、城管、文化等部门就是没有结果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复投入使用。今年的年例也无法搞春祈醻神活动,文化室的活动也没法开展。年例、粤曲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中山路都不能很好立足,何来历史文化街区?
文/B叔 |